混合检索

楚雄州应急管理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

  • 日期:2025年03月05日 15:34
  • 来源:政策法规科
  • 作者:
  • 关注:

一、主要举措和成效

(一)强化组织领导,扛牢法治建设责任。认真落实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》,完善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法治建设、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。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,明确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自分管工作的法治职责,做到同步谋划,整体推进。局党委会议1次听取法治政府建设、依法行政、依法治理、法治宣传工作情况汇报,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。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,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应急管理部门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,建立《楚雄州应急管理局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制度》《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工作制度》,制定《年度学法计划》并采取集中学习、举办培训讲座、在线学习、个人自学等方式严格实施,在年内召开的2次党委会议、1次中心组学习会议、3次支部大会上组织学习党内法规、宪法及突发事件应对法、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,有效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思维能力,落实法治实践要求。

(二)强化制约监督,深入推进依法行政。一是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。健全完善《中共楚雄州应急管理局党委“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主要领导末位表态”和“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”制度》《重大事项决策法制审查制度》,坚持对各类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前合法性审查。2024年以来党委会集体决策事项10项,决策程序和内容符合法律、法规、规章等相关规定和要求。二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。2024年高质高效办理回复人大代表“关于加强基层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的建议”,接受了人大工作评议,获得“满意”等次。承办政协委员提案3件、人大代表建议1件,接受州政协专项民主监督,并做好反馈意见整改工作。三是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制度。聘请法律顾问对全局重大行政决策、行政应诉、合同审查等开展咨询论证和法律服务,健全法律顾问动态管理、绩效考评等制度,2024年共办理审查涉法事项8件,办结率达100%。四是推进政务公开走深走实。落实党务、政务、财务公开制度,依法公开行政审批执法事项、救灾救助资金管理使用、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及“三公”经费预算执行等情况,围绕群众最关心、社会最敏感的问题,主动公开政策文件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、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解读等。2024年通过政务公开网站发布信息共331条、典型执法案例2期、较大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评估报告4期,其他渠道主动公开3条。设立举报箱,公布监督电话,自觉接受社会监督,耐心做好社会群众来电来访、咨询服务。

(三)强化放管服改革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一是指导帮扶企业。围绕州委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战略部署,聚焦绿色工业、绿色能源等“5+6”重点产业,坚持靠前服务,指导项目业主落实安全“三同时”要求,助推产业园区、重点工程、重大项目、重点企业安全生产能力提升。其中:总投资达180亿元的德胜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项目,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在州级众多要素保障部门中率先完成,为项目加快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;推动宇泽二期、龙佰禄丰钛业等新建项目安全设施“三同时”实现全覆盖;与南网超高压昆明局、大理局签署应急联动合作协议,强化隐患排查,助力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。二是优化行政审批。着力提升行政许可标准化、规范化水平,2024年依法审查颁发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》126个、《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》41个、烟花爆竹经营(批发)许可证5个,注销非煤矿山(尾矿库)安全生产许可证18个、考核颁发特种作业人员《特种作业操作证》3932本、企业主要负责人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》569本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》831本。

(四)强化执法监管,提升行政执法效能。一是加强执法能力建设。加强执法队伍建设,提升装备配备水平,强化业务技能培训,2024年承办云南省首届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技能竞赛,楚雄州参赛队荣获集体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。开展基层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能力培训6次250人,组织干部职工参加行政执法考试获证8人。二是加大执法力度。健全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和“互联网+执法”“码上查”、信用监管为重点的监管机制,坚持严厉打非治违与审慎包容执法并重,落实“企业安静期”涉企检查要求,出台《轻微违法行为“首违不罚”清单》,综合运用举报奖励、失信惩戒、行刑衔接、追责问责等措施,推进分类精准执法。2024年,全州应急管理部门共立案查处安全生产违法案件136件,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生产经营单位20个。安全生产执法监管的威慑力、穿透力进一步增强。三是强化执法监督。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,规范执法案件集中审理,2024年召开行政案件审理会议4次,集体审理11件行政执法案件。依法办理行政诉讼案件1件,局主要领导亲自出庭应诉,一审、二审、再审均获胜。

(五)强化依法应急,预防处置灾害事故。一是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。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,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,全面推进风险隐患全覆盖全链条常态化闭环管理,推动“行政搭台、专家发现问题、企业抓整改”模式走深走实。2024年,全州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2起、死亡45人,受伤15人,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起,死亡人数减少6人,分别下降6.7%、11.8%,受伤人数增加1人,上升7.1%。未接报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。二是下好防灾减灾先手棋。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范应对,全面完成我州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,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。防汛抗旱“1262”精细化预报预警与联动响应、临灾人员提前转移避险网格化管理、地震灾害防范应对、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、森林草原火灾“空天塔地”监测预警等机制不断健全完善。州县乡三级灾情会商系统全面建成,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延伸至乡镇、村组。全州连续7年未发生洪涝灾害亡人,连续16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,防灾减灾救灾形势总体平稳。2024年下达10县市冬春救助补助资金3083万元,及时调拨救援物资,有效保障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。三是打好应急救援主动仗。做好预案、机制、力量、装备、物资准备,科学有序应对处置灾害事故。建立分级分灾种调度与属地指挥相结合的应急救援指挥模式,建成州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和县市、乡镇指挥中心。在全省率先推进基层应急救援常备力量建设,组建县乡综合救援队伍113支,招录专兼职队员2513人。建成救灾物资储备库11个,储备救灾物资10大类21.74万件。总投资7843万元的应急救援装备陆续列装8县市86个乡镇,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。全州组织修订安全生产、自然灾害等各类应急预案6000余个,开展各级各类应急演练8500余场次。同时,加强值班值守,完善信息报告机制,提升灾害事故信息报送处置质效,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
(六)强化普法宣传,营造浓厚法治氛围。全面落实“八五”普法规划、年度普法计划,将普法宣传融入执法监管全过程,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执法指导帮扶,引导企业做守法经营的表率。积极投入“普法强基补短板”专项行动,推进乡村(社区)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程实施。将应急管理领域现行法律、法规在门户网站“法制宣传”栏中公开,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学习。先后投入资金400余万元,建成占地面积450平方米,目前云南省规模最大、内容最全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,基地建成以来共接待各级各部门、生产经营单位参观学习5万余人次。承办云南省2024年“安全宣传咨询日”主场活动,以全国防灾减灾日、国际减灾日、安全生产月、消防宣传月等重要节点为契机,采取普法宣传、安全咨询、案例警示、现场演练等形式,常态化开展安全应急知识宣传进企业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家庭。2024年,全州参与宣传活动3余万人次,发放相关宣传资料11余万份,悬挂宣传标语1000余条,张贴科普挂图、展板1200余件,向30余万手机用户发送宣传短信,组织观看《生命重于泰山》《安全生产责任在肩》等警示教育片400余场次,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。

二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

(一)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不够深入全面。应急管理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数量庞大,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还有差距,落实公职律师制度还不到位。

(二)突发事件应对形势严峻复杂。本质安全基础薄弱,影响公共安全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,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,自然灾害风险加剧,应急救援效能有待提高。

(三)监管执法还有差距。“三管三必须”责任落实还不到位,执法力量不足、力度不够、安全监管不深不细等问题仍然突出。

三、下步工作计划

(一)持续提升法治能力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,加强法治宣传教育,以新修订的《突发事件应对法》宣贯为抓手,结合应急管理工作职责,加强应急管理领域法律、法规、标准培训学习,强化普法宣传,推动以案释法,提高依法应急本领,以法治建设推动应急管理质效提升。

(二)提升依法行政水平。完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清单,按要求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,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咨询审查作用,推动公职律师工作取得新进展。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,完善监督制度,畅通举报箱、电子信箱、热线电话等监督渠道,自觉接受各级各类监督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
(三)推进审慎包容执法。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,严格安全准入,主动靠前服务,帮扶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完善执法制度和规范,强化执法监督,推进分类精准、审慎包容执法,有效预防事故发生。

(四)提升应急管理能力。坚持源头治理、关口前移,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、风险隐患闭环管理、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、强化应急保障上聚焦发力,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,推动全州应急管理工作上台阶、提水平,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。

上一条:2025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“一卡通”政策清单
下一条: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公告2025年第2期

关闭